搜索
搜索

中文  |  Enlish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文化传承

资讯分类

·  文化传承

白脉病--出至《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 发布时间:2015-12-30 14:4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白脉病--出至《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

【概要描述】

  • 分类:藏医药知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12-30 14:42
  • 访问量:
详情

  藏医将从脑中发出与“江玛”脉连接。主要是由隆物质构成司理机体发育、活动的脉称为白脉,也称水脉,属现代医学中的神经。人体中起主要作用的水脉有19条,这些水脉因疠疫传染、中毒、热邪侵入等原因引起病变,出现难忍的剧痛和运动障碍,称为白脉病。

  病因白脉是人体在胚胎阶段首先生出的脉络,也是胚胎发育获得营养的脉络,出生后这些脉络又起着吸收饮食的精华,输送糟粕,以保证三因素七物质的正常循环的作用,如若这些脉络的功能发生衰退则会引起三因受损,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身体的盛衰与生死主要依靠脉络。

  分类脉络分黑脉和白脉两种。从命脉发出,与“如玛”脉相连接者是血液为主的物质运行的脉管,称黑脉,在人体犹如树枝状向上分布;从脑中生出与“江玛”脉相连接者为隆为主的物质运行的脉管,称白脉,在人体如树根状向下分布。白脉又分内外两支,内白脉如同绢丝垂吊,主要有13条,循行于机体深层,连接脏腑,因而,如果头部受损伤,则会影响脏腑,出现口眼歪斜、小便失禁、二便不通等症状。外脉源于脑心,循行于体表浅部,与肌肉、骨骼、筋腱等相连接,因而,此脉受损伤则出现机体肿胀、萎缩、瘫痪、僵硬等症状。总之,这些脉中向外突出者被称为要害脉,要害脉遍布周身,当损伤时显出各种症状。凡是剧烈活动引起伤热扩散,或疫疠、中毒、热证等病邪落于脉道,或箭镞矛等锐器刺伤,或石头、棍棒等钝器击伤,导致隆及血功能紊乱,伤及白脉而发白脉病,表现为头和上体疼痛,口眼喁斜,神志不清,记忆减退,不能蹲坐,失眠,呕吐,失语,器官功能减退或紊乱,肌肤发痒,不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行坐,四肢颤动,手足麻木,行动不便等。本病在临床上分为热证和寒证两种;按病程分为新发和陈旧两种;按发病部位分为上体白脉病,四肢白脉病,按三因分类为隆引起的白脉病、赤巴引起的白脉病、培根引起的白脉病、聚合引起的白脉病三种。热性白脉病,是由于武器等伤热扩散和疠疫传染、中毒等引起血和赤巴紊乱,热邪侵入脉道,表现为体热剧痛;寒性白脉病因隆和培根紊乱,寒邪侵入脉道,表现为肿胀、微热、意识模糊;聚合白脉病因隆、赤巴、培根、血等同时紊乱,侵入脉道而致,呈现以上述各种症状。上体白脉病,症见语多身颤,伸懒腰,身体僵硬干瘦,颤后大渴引饮,半身肿胀或无知觉,小便失禁或二便不利,身热如火,或者失温如石.腰弯如弓,头仰如角或僵如木,口出粗语等,出现各种反常症状。四肢白脉病,症见四肢麻木无力,肿胀,无知觉或浮肿或干瘦、强直或挛缩,昏如裹尸,其中武器致伤者。伤口的脉管左右上下错位,肿胀。伤势严重者不易医治,中等者经过努力治疗多可治愈,轻微者容易医治。

  治疗分一般治疗和分证治疗。

  一般治疗

  以理气活血通络为原则,药物宜服萨热十三味鹏鸟丸,热证用开水送服,寒证用酒送服,连服数次。使药力连续,直到驱使病邪为止。或者选服如意珍宝丸和七十味珍宝丸。外涂十五味藏菖蒲散、安宁外涂散。其后,内服霹雳威力丸加甘草、珍珠母研末,进行清泻。为防止复发,泻下法治疗(见泻下法条)、温泉浴和五味甘露浴对白脉病有良效。

  分证治疗热性自脉病,热盛者用“仁钦多孜俄”散、=十五味牛黄散或《秘诀部》二十五味珍珠丸等。饮食方面,进食新鲜酥油及肉类等营养滋补食品、麦粥乳酪等为宜。外治,上半身疼痛取枕辫脉、枕骨脉放血,下半身疼痛取踝脉、“周果”脉等适量放血。热减后饮红糖酒效同甘露。外涂十四味消炎涂搽散加瘤状硅镁石、针铁矿、炉甘石、磁石、寒水石、石棉、蛇纹石共研细末。脉象和尿象及体表出现寒偏盛症状后,内服五鹏散加丁香、西藏猫乳、宽筋藤三药研末或五鹏散加较大剂量的丁香散效同甘露或九味犀角灰散和九味麝香散,有条件者内服北派的神爪散。取第六、第七椎穴、膻中穴火灸,但禁忌放血。饮食以热性、营养丰富的食物,红块糖、酒为宜,内服“巴散”药油丸。白脉病初期体温降低后,内服五鹏散加大剂量丁香研末或者内服“琼欧曲达尔”方即五鹏散加占全方剂量的三分之一的丁香、西藏猫乳、宽筋藤三药研末。寒性白脉病,用五根药加羊粪加热热敷。陈旧性脉病,先将病邪收敛之,再用泻下法,最后用滋补法进行治疗,即首先用蜂蜜调和小叶杜鹃散等收敛方早晚内服;用獐子粪酒煮后热罨,对收敛病邪功效最佳。病人自脉严重者用导泻法和脉泻法净泻脉病。最后用“巴散”药油丸滋补。脑外所发的白脉病者,獐子粪用酒煮后热罨,取大椎两边与后囟及二枕骨发旋穴火灸,需要放血者可根据热势而定。脑内所发的白脉病,用石散方,热证加白糖,寒证者加红块糖,内服;取百会、膻中、第六椎穴、手脚四个无名指(趾)尖、肩胛骨面、手足四掌心,用金烙烙之。身体局部麻木、不能活动、发冷等者,于三顶(百会、肚脐、会阴)火灸。身侧僵硬者,于僵硬一侧火灸。音哑者取两面颊下端和二十指尖火灸。口眼歪斜者,在歪斜一侧的发旋处火灸。脑膜脉损伤者会出现头沉重症状,对此,用《后续部》中所述的鼻泻法进行治疗。热扩于脉道者,下泻与脉泻法并用施治。隆紊乱引起的白脉病,用红花、甘草配制的鼻药滴鼻。发于躯体外的白脉病,用獐子粪酒煮后热罨,或进行温泉浴,并在患部火灸。

  发于体腔内的白脉病,取百会、后囟、第六椎穴、膻中、锁子骨窝、大椎两边、天突、两胛骨中央火灸;用诃子汁送服十九味金灰丸,用酒中煮热的獐子粪热罨。患病日久者,用上述下泻和脉泻法交替施治,并以十九味金灰丸为基本方,按《秘诀部》中所述的方法加减各脏腑对症药物内服。外治,按疾病的热寒性质与发病部位。取有关穴位放血或施灸。四肢白脉病,以上述小叶杜鹃散等为基础方,热证加龙脑冰片、寒证加荜茇制成拇指大小的丸子.用山羊奶送服。热证用五味甘露药洗浴,寒证用酒中煮獐子粪滤汁周身搓擦,于上下身及脏腑所患部位脉道适量放血。陈旧性白脉病,用《后续部》中的脉泻法进行下泻。手足肌肉干瘦者,浸浴五味甘露药浴,内服三果药油丸加六良药。

  白脉病侵入筋腱者,内服小叶杜鹃散等上述收敛方剂,特别要用代赭石等石药方涂搽。长期用酒或开水送服一小勺黄精散可治筋腱僵缩,或温泉中浴洗半月,经常饮陈酒和红块糖酒,用油渣等热罨。下肢瘫痪者,取第十四椎穴及其左右旁开一分处的两条黑脉穴、髋骨肾脉穴、胯眼穴、膝关节内外、足心等处火灸。上肢瘫痪者,取锁骨窝、两肩瘫穴、肩关节内外、两珍宝脉、两手掌进行温灸。隆偏盛白脉病,于大椎、百会穴温灸,进食有营养的食品。赤巴偏盛白脉病,用《后续部》中所述的下泻和脉泻法治疗。培根偏盛白脉病,浸浴天然温泉浴或五味甘露药浴,其后以下泻和脉泻双泻法根治。聚合白脉病,用以上诸症治法施治。总之,白脉病疼痛剧烈者,交替连服上述平息药方与五鹏散止痛。白脉病与血、隆病并发气喘、手不能活动者,交替服用上述平息药与十五味沉香散等治疗血及隆病的药方。其后取第六、第七椎穴、膻中、囟门及阿是穴施灸。《四部医典)云:“将白脉病误诊为中邪者,实为不明医理的庸医”。

  为此。对于白脉病必须认真观察脉象、尿象,准确地进行诊断.用上述方剂和疗法进行治疗。上述治法不但对白脉病有效,而且对根治各类创伤有独到的作用,也可以作防止疾病复发和治疗并发症的辅助疗法。饮食起居方面,宜食酒、肉等性温而有营养的食物,居住在温暖处,进行适当活动。禁忌茶等寒、轻性饮食,避免剧烈活动和乐器、水、风等响声的刺激,禁止在寒湿风大的地方久居,过饥贪眠等一切引起白脉病发生的各种因素。

  (青海省卫生厅编写 卡洛译 星全章编审)

CopyRight 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8002323号-7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藏)非经营性-2018-0004

TEL:0894-5826041 FAX:0894-5826076 Email:net@qzh.cn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