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光彩事业创造和谐共赢的扶贫状元
- 发布时间:2010-09-01 13:5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1994年4月23日,当刘永好、周晋峰等10位民营企业家共同启动光彩事业的时候,倡议书的第一句这样写道“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是个水乳交融、血浓于水的和睦大家庭”。
“民族”、“水乳交融”、“和睦”3个关键词,准确表达了光彩事业的突出特点,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互补,实现和谐共赢、共同发展。
雷菊芳、宗庆后就是促进民族和地区交流融合的典型,他们将先进的理念、技术和雄厚的资本与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实现了光彩事业扶贫的目的,也使得企业自身得到快速发展。
雷菊芳:雪域高原上的光彩天路
西藏的医学,总给外人神秘的感觉。不但如此,藏族人也将其奉为神灵,一度秘不示人。公元八世纪,藏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著成藏医学经典巨著《四部医典》,之后藏王赤松德赞将其作为珍贵的圣经埋入桑耶寺,直到十一世纪初才被发现,重见天日。此后,历代藏医学家都把它奉为经典,藏医为藏族同胞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没有人想到,在《四部医典》面世1200多年后,有一位汉族的女企业家通过光彩事业,既为藏区扶贫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将藏医和藏文化发扬光大了。这个人就是雷菊芳。
命中注定结缘西藏
1987年,《四部医典》汉文全译本出版,成为汉、藏民族医药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
也就是在这一年,34岁的助理工程师雷菊芳跨出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实验室的大门,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1992年,第一次创业失败的雷菊芳独自前往西藏,一是寻找心灵的安慰,也顺便探寻事业的新起点。命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改变了。
在西藏,雷菊芳接触到藏医学,认识了雪山深处许多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疗效的药材。于是,雷菊芳选择了藏医药作为自己事业的新起点。经过反复研究,雷菊芳将西藏特有的具有良好疗效、但不易保存的糊状黑膏药,运用物理学最新的真空冻干技术进行处理,制造出了既能有效保存了这些膏药的药性药效、同时又干净而便于携带的产品“奇正炎痛贴”。药品研制出来后,一炮打响。
1993年8月,雷菊芳注册成立了奇正藏药有限公司。
光彩事业落户西藏
1994年4月,刘永好、周晋峰等10位民营企业家共同发起的光彩事业,给雷菊芳极大的鼓舞和震动。光彩事业是以扶贫为目的的,雷菊芳很清楚,和东部相比落后很多的西藏最需要光彩事业。虽然奇正公司正处在创业初期,实力并不是很雄厚,雷菊芳的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1995年7月29日至8月13日,由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中国民营光彩事业赴藏考察团一行40人,首次对西藏拉萨市和林芝、山南、那曲地区进行了16天的投资考察,雷菊芳是考察团成员之一。就在那次考查过程中,雷菊芳决定在西藏林芝地区设立一个藏药厂。
当时的林芝,交通条件险恶、能源供应困难、经济十分落后。但是,这里又有其他地方没有的纯净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在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协助下,雷菊芳投下千万巨资。当年,林芝奇正藏药厂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建成投产。
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由此成为中国光彩事业落地西藏的首个项目,被誉为中国光彩事业科技援藏的一面旗帜。
林芝藏药厂之后,雷菊芳在西藏和甘肃两地陆续建成其他光彩项目。在雷菊芳的帮助下,许多藏族同胞脱离了贫困。
文化认同融入西藏
光彩倡议人提倡民营企业家到老少边穷地区投资扶贫,而其中少数民族地区是最复杂的,因为到那里投资扶贫,还牵扯到如何处理民族关系问题。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雷菊芳有自己的见解。她说:“你是在自觉地做着一种文化融合的工作,还是在以一种救世主的心态投资。自觉融入当地文化,甚至感觉被这种文化所同化,这是无论跨国还是跨民族投资取得成功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雷菊芳看来,藏医药和藏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单纯推广藏医药,不结合藏文化,犹如缘木求鱼,久而久之,势必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奇正要获得大的发展,首先必须体现出对藏文化的尊重。
在对藏药的经营过程中,雷菊芳的人生观也受到了藏文化影响。在西藏,医生被尊称为“济世太医”,世世代代享有崇高的声誉。藏医伦理要求行医者一要具备相当智慧,二要具备慈悲为怀、悬壶济世的心肠。耳濡目染之下,雷菊芳也对自己的企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讲究道德自律,善待别人,“行人间善事,做千秋企业”。在深刻理解藏医药文化智慧、潜心学习东方文明的基础上,奇正集团形成了“向善利他,正道正业”的文化体系。通过文化融合,奇正集团在藏医药专家和政府中间建立起了诚信,拥有了拓展光彩事业的良好人文环境。
承担责任根在西藏
2009年8月28日,奇正藏药登陆深交所,标志着奇正走出西藏,走上一条现代化发展的新路;上市首日105%的涨幅,则是资本市场对雷菊芳16年辛勤耕耘的肯定。
上市之后,雷菊芳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为了解决现代人对于藏医药的认知困难,公司自成立至今,一直在致力于将现代制药标准引入藏药领域。今天资本市场的表现,说明我们过去十几年的路应该是走对了。”2010年新年伊始,雷菊芳卸任总经理仅留董事长一职。毫无疑问藏文化传播将是她今后工作的重点。
2010年4月22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奇正藏药与年报一起发布了200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藏药企业向社会公布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作为藏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奇正藏药在报告中展现了企业“理念先导,实行为本,机制保障”的社会责任承担体系,突出展示了传统民族医药企业应承载的特殊社会责任,强调文化传承与保护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民族医药产业中的重要性。
报告中,奇正藏药总结到: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药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传统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传承内核的传统藏药产业才能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后,4月15日奇正藏药即紧急调集50多万元的物资和现金,同时派赴救援队支援灾区,先后捐赠493万余元的物资、药品与现金投入救助,其中通过中国光彩基金会向灾区捐款280万元;启动长期救援计划,建设6所藏医诊所,为灾区重建基层医疗卫生系统作出努力。
宗庆后:中国“首富”的光彩使命
2010年3月,福布斯财富榜放榜,杭州娃哈哈集团掌门人宗庆后以70亿美元的身价位列全球第103位,成了中国大陆“首富”。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位全国“首富”,近几年来抽的是一种来自德国的名叫“大哥大”的香烟,仅12元人民币一包。他除了跑市场、到各地的分公司视察之外,几乎天天都在办公室,一日三餐吃食堂,穿戴随意,生活节俭。
与12元一包的香烟相对应的,是另一组截至2009年的数字,娃哈哈在23年的发展中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2.8亿元。这还仅是捐赠,而响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的号召,到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投资办企业、收购农副产品、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娃哈哈的付出更大,仅是投资建厂就高达54亿元。
帮贫扶困 光彩无限
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后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作的英明决策。
1994年,光彩事业正式启动,宗庆后积极响应光彩事业促进会的号召,把带动西部发展、帮扶贫困地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当成自身的一种责任,并将之纳入企业的“二次创业”战略规划。
四川涪陵公司的建立、发展就是宗庆后以帮扶发展为己任、热心光彩事业的一个典型。
面对媒体的镜头,一位涪陵公司的员工用浓重的川音说:我们以前住的是几十平米的破旧小房,现在住的是100多平方米的新房;我们以前一年的收入只有几百元,现在是几万元。娃哈哈来了之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企业发展 泽被“三农”
作为一个食品饮料企业,娃哈哈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
娃哈哈现有员工中,大约80%以上都来自农村。有的地方,同乡带同乡,亲戚带亲戚,一个村中就有好多人在娃哈哈打工,他们不少人因为在娃哈哈工作而改变了生活,有的在城市中安了家,有的在老家建起了漂亮的房子,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众所周知,“三农”的根本问题在于农产品的出路问题。而恰恰在娃哈哈主营产品中,茶饮料、果汁饮料、乳及乳饮料、八宝粥、方便面等均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深加工而成,每年都要采购大量的各类农副产品。
2008年10月,娃哈哈吴忠公司建成投产。投产初期,正值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当地许多乳制品企业纷纷减产,娃哈哈吴忠公司的投产给当地乳业带来了喜讯,挽回了一大批奶牛养殖户,增加了奶农养殖的信心,所以当地的畜牧局长一说起此事,就对娃哈哈充满感激。
倾情教育 慷慨奉献
娃哈哈的前身是一家校办工厂,正因为这样的背景,宗庆后对教育情有独钟,不但在杭州本地下大力气支持教育事业,也在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发展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早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娃哈哈就不遗余力地回报教育:创办娃哈哈少年宫、成立娃哈哈管乐队,捐资40万元成立“杭州市红领巾基金会”;现在,娃哈哈依旧每年向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提供上千万元资助,用于改善教师生活水平和学校教学设施改进,23年始终不变。
1999年,娃哈哈向上城区教育局捐赠1500万元用于建造新校舍。
2002年,娃哈哈独家资助40万元,与浙江省、杭州市文明办联合向全省中小学生赠送《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中小学生钢笔字帖》。
2003年,娃哈哈捐资250万元,在浙江大学设立“优秀硕士生奖励基金”,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添火加薪。
2007年娃哈哈建厂20周年时,公司斥资500多万在重庆、新疆、黑龙江等地建造了20余所希望小学,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2007年9月26日,杭州娃哈哈宏胜饮料有限公司向浙江省慈善总会捐资1000万元成立“馥莉慈善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
扶危济困 挺身在前
2006年8月,温州马站镇遭受台风“桑美”正面袭击。宗庆后立刻要求公司开展紧急援助行动,从全国各地的订单中“截留”1万箱纯净水,连夜装车送往马站灾区。当娃哈哈人将一瓶瓶纯净甘冽的瓶装水递给受灾民众时,他们由衷感谢娃哈哈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遭遇特大冰雪灾害,娃哈哈集团当即捐款291万余元,帮助各级政府和灾民共度雪灾难关。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娃哈哈克服自身有2个厂区遭受地震破坏的困难,加班加点,在第一时间向灾区送去物资,累计向灾区捐款捐物1500余万元,并提出希望集体领养500名孤儿,培养他们直到大学毕业,还承诺提供1500个岗位,解决灾民的就业问题。
今年青海省玉树县地震发生后,地震的救援工作非常困难,缺乏帐篷、食物和水。宗庆后在出差途中听到地震消息后,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地处青海的西宁公司立刻安排向灾区调运纯净水和八宝粥。
“办企业就是为社会承担责任。”宗庆后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心里总是惦念着需要帮助的人们。
做好节能减排 保护青山绿水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宗庆后一直这么说,也一直这么做:娃哈哈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牺牲后代利益为代价。
由于娃哈哈的很多工厂都设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很多地方都没有公共的污水处理设施。面对这样的情况,宗庆后总是自觉地严格要求,每到一地投资建厂,他都会毫不吝惜地拿出上百万资金,用于建造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主动做好环保工作。
娃哈哈目前年产能达1300多万吨,是一个真正的能耗大户。为完成政府制定的能耗下降目标,为进一步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节约能源,宗庆后从抓规划入手,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加大投入、技术革新等措施,想方设法节能降耗。
冷却水循环利用就是其中一项极具意义的课题。原来,把产品从80℃冷却到40℃的冷却水直接排放掉,每天白白流掉大量的水资源。而通过改造后,冷却水经冷却塔冷却和双级智能过滤器过滤后循环利用。这项改造工作实施后效果良好,不仅完全达到产品冷却要求,整个集团全年可节水达1200万吨。同时因改造过程使用了闭式冷却塔降温,省掉了原用冰水冷却制冷机消耗的电量,每年又可节电达500万千瓦时。还有,通过冷凝水的回收利用,在用煤量减少的同时,废气排放量也大为减少,收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从工艺设计源头把好关是节能降耗的根本。为此,企业在新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和设备材料招标等环节都将节能环保的要求纳入其中,设计上讲究设备配置的经济高效,力求实现最优。
CopyRight 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8002323号-7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藏)非经营性-2018-0004
TEL:0894-5826041 FAX:0894-5826076 Email:net@qzh.cn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二分